江西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 区位交通

来源:园区招商网发布时间:2021-02-15 23:23:45字号:
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

宜春经济开发区位于宜春市区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处在320国道与沪昆高速公路交汇处。2003年9月动工建设,2006年5月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开发区管辖区面积84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包括委托管理面积)17平方公里。区内已形成中医药和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四大特色产业,食品加工、新型材料、纺织服装鞋帽等产业正在初步形成。2007年,已有入园企业191家,其中已投产企业119家,在建企业44家。

宜春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分别是市委、市政府的正县级派出机构,在开发区范围内行使市级职能部门行政管理权和有关社会事业管理职能。到目前为止,园区已有内设机构12个,分别是党政办公室(增挂组织人事局牌子)、监察局(与纪工委合署办公,增挂审计局牌子)、财政局(增挂契税征收管理局牌子)、劳动保障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经济社会发展局、规划建设局、招商局、企业服务局、环保局、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团工委、妇联;派驻机构11个,分别是公安分局、国土资源分局、城管分局、消防大队、国税分局、地税局、信用担保中心、工商分局、法庭、交警大队、生产力促进中心;下辖金园街道办事处和创业公司。

园区以“生态筑巢,优势后发”为理念,按照“规划先行、产业定位、生态立园”的总体发展思路,致力于打造主导产业明确、集聚效应明显、生态环境优良的工业平台。自成立以来,园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年以翻番速度增长。今年市委、市政府实施以宜春经济开发区为平台的工业强攻战以来,开发区理顺工作思路,创新发展模式,聘请著名的新加坡裕廊国际(苏州)有限公司为园区做好了高规格和高标准的近期、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在确保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推进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的新跨越。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1.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1.4亿元,税收2.85亿元,各项指标均快速增长。

宜春经济开发区在建设过程中,主要突出四大特色:

一是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园区群山环抱,满目翠绿,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园区一方面注重增加公共绿地面积;另一方面,对严重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坚决不引进,打造优越的人居和创业环境。通过着力建设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园区空气质量、饮用水源水质综合合格率为100%。当前,园区正按照以工为主、工商贸协调发展的思路,着重发展工业产业的同时,加强专门配置金融、商业、通讯、医疗、酒店、娱乐等城市配套功能,着力把开发区打造成环境优美、设施配套齐全的工业园区、城市新区。一个工业、商贸、物流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工业园区正逐步展现她特有的勃勃生机。

二是交通便利、成本低廉。宜春是南昌—长沙连线的中点,到南昌昌北机场和长沙黄花机场都只有约2个小时的车程,宜春机场也正在筹建中;国内主要铁路干线——浙赣电气化铁路与京九铁路穿境而过;320、105国道贯穿宜春全境,沪昆高速横贯东西,落户园区的所有企业10分钟之内就可以上沪昆高速,武吉高速也正在建设中;到沿海主要港口上海、广州、厦门、宁波、深圳都有高速公路联结,6-8小时就可以出海。宜春设有商检局,新余海关离开发区也只有48公里,出口通关方便快捷。宜春建设成本低廉,劳动力资源丰富:有江西省学科门类最为齐全的综合性本科大学——宜春学院,下设17个学院20多个学科,有1.7万名在校学生;有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长江理工学院、华侨理工学校等多所大中专院校,每年可培养上万名职业技术人才;有赣西最大的劳动力市场和唯一的实训中心,可为企业人才招聘、招工和员工培训提供专业化服务,2007年由政府出资为企业免费培训员工900多人,2008年计划免费培训5000人。

三是办事高效、服务优质。园区遵循“亲商、重商、敬商、扶商”的服务理念,按照准政府框架运作,实行封闭式管理,单独设有行政服务中心。企业落户开发区,所需办理的证照收费项目都可以在开发区内办结。对已入园项目,园区实行全方位跟踪服务,包括帮助企业办理各种证照和建设期间各种手续;为企业招工、融资、物流提供方便和帮助等。此外,市政府为所有落户园区的企业颁发“一牌两卡”,即外商保护牌、外商身份卡和企业收费卡。为确保投资者的财产安全,园区公安分局巡逻队实行24小时巡逻,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四是政策宽松、措施优惠。园区的优惠政策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投资额越大,政策越优惠。土地由园区负责通水、通电、通路、通有线电视、通电信网络和地块平整等“五通一平”,价格优惠。二是凡入园企业均可在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方面得到大力的扶持,按地方留成部分的一定比例纳入企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企业扩大规模、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三是入园企业均可享受厂房及厂区内生产配套设施开发及经营中涉及的地方行政性收费全免、事业性收费减半的优惠,对投资5亿元人民币或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或高税收、高科技项目,在财政支持方面实行一事一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