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经济开发区
原名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6月,1993年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5年12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更名为浙江金华经济开发区。2010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办函《2010》166号),金华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浙江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金华经济开发区十多年的发展,开发区经历了依托老城、商贸起步,开辟园区、工业集聚两个发展阶段。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0.71亿元,占金华大市的9%;实际到位外资7121万美元,列全市第二;财政总收入超20亿元。成为金华市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是市本级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浙江金华经济开发区地图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金华是浙江省的交通枢纽和浙江中西部的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距上海350公里,境内的公路、铁路、水运、民航都十分便捷。公路北通杭州,西接衢州,东连宁波、椒江,南达温州,规划中有八条高速公路经过金华,其中杭金衢高速公路和金丽温高速公路已经运行,金甬等三条高速公路已在建设中;浙赣铁路复线、金温铁路、金千铁路及规划中的金甬铁路,均在此交汇;兰江-富春江-钱塘江航线在此起点;义乌机场离市区仅20分钟便可到达,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仅70分钟路程之遥。金华已经形成水、陆、空“立体大交通”的格局。是浙中商业、金融、文化的中心和重要物资集散地,机械、电子、医药、精细化工、小商品产业发达,商贸繁荣,风景秀丽。编辑本段区位优势 南宋着名女诗人李清照对金华有“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精妙词句。 金华区位条件优越,是交通部确立的中国陆路交通主枢纽之一,是仅次于宁波的浙江省第二信息枢纽,是浙江省政府规划的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 金华面积10918平方公里,人口450万,其中市区92万。5条铁路(浙赣复线、金温、金千和拟建的甬金、台金等),7条高速公路(杭金衢、金丽温、甬金和拟建在建的台缙、杭新景、诸永、临金等)交汇境内,距杭州、上海、宁波国际机场约1-3小时车程,离义乌民航机场仅20分钟车程。 金华自古以来为交通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水陆空立体交通优势明显,有“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及“陆路郑隘,水上通衢”之说。 近几年, 市交通部门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思路,团结实干,交通“瓶颈”的紧张状况基本缓解,交通事业保持了健康稳步快速协调的发展势头。“十五”期间,全市共实现交通(公路水运)建设投资171.18亿元,创下建国50年来交通建设的历史新高。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网络。 截止2005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为10454千米,公路密度为95.75千米/百平方公里,二级以上等级公路有1306.615千米。境内杭金衢、金丽温、甬金三条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在建的诸永、金台高速公路将于2007年底建成通车,330国道等 16条国省道和一大批重要县道使金华与周边各地市及境内9县(市、区)之间紧密相连;全市公路客运量达14858万人、旅客周转量为477238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为11189万吨、货物周转量达562520万吨公里。金华兰溪港是金华境内通行300吨级船舶的深水港口,金华江、衢江、兰江为主干水道,顺兰江而下可接富春江、钱塘江航道,全市共有各类营运船舶(在册)480艘,运力总规模达23673载重吨、14306.7千瓦。浙赣铁路横贯东西,金千铁路和金温铁路纵陈南北,三条铁路大动脉在此交汇。义乌机场开通了飞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汕头等各大城市的航班。 目前,杭金衢高速公路已成为金华接轨上海的“绿色通道”,也是金华连接西南各省的“黄金通道”,它将金华融入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都市经济圈和杭沪、杭宁、杭甬高速公路经济带之中,还将沟通衢州及将开工建设的黄(山)衢(州)南(平)高速公路,使金华成为四省九地市的龙头,使金华市区“拥有”了车程在 30分钟至180分钟内的5个机场:义乌机场、温州机场、杭州机场、宁波机场和上海机场。金丽温高速公路打开了金华至温州的口子,同时使金华进入甬台温及温州至福州的高速公路网,使金华有了一个快捷的出海口。甬金高速公路是浙江中西部及内陆腹地连接东部沿海深水港的重要通道,它将使“杭金衢”、“上三线”、“甬台温”等三条高速公路串联成网,形成方便快捷的高速公路网络,它连接金华、绍兴、宁波,形成横跨浙江中部、东部的黄金纽带,使中国陆路交通主枢纽的金华市和位居国内货物吞吐量第二位的港口城市宁波实现强强联合,使甬、金两市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000年,市开发区走上工业开发为主的发展道路。经过5年的努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全区现有工业企业500多家,基本形成以总投资5亿元,投产后年产值可达30亿元的马钢为代表的原材料加工基地;以130万元以上豪华客车全国市场占有率70%,200万元以上豪华客车全国市场占有率 100%,引领中国豪华客车业走向的尼奥普兰,年产300万件汽车轮毂和800万件摩托车轮毂的今飞凯达为代表的汽车及配件产业;以年产1.6亿只石英晶体谐振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为松下、索尼、佳能、LG等国际知名电子公司供应商的东晶电子为代表的电子新材料产业;以国内最早、最大的电动车制造企业和技术创新基地之一,年销售电动自行车10万辆的绿源电动,年销售3亿元,产品全部出口欧美的皇冠电动为代表的五金工量具产业;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超10亿元的康恩贝,凭速效伤风胶囊“快克”名噪大江南北的迪耳药业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牵手全球最大啤酒集团、世界500强企业英特布鲁的金狮啤酒为代表的食品纺织产业。六大支柱产业中汽车及配件产业的经济总量占全市的25%,基本确立了浙中汽车制造基地的主导地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14.1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02.05亿元,成功突破百亿大关,比“九五”末翻了四番半。工商税收由2000 年的1.3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6.47亿元,比“九五”末翻了两番半。